第五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雁銜花枝飛翔的圖案是相王妃最喜愛的花紋。發現的這些花紋,雁的右翅不如左翅順,因為上面有缺痕。
聽聞當年還未出閣的相王妃去曲江池游賞,不小心從臺上掉下來,跌折了右臂,被相王救下,之後她描了鳥銜花草紋的一種,自己做了這個圖案,一直戴在身上。相王寵愛王妃,也時常佩戴此物,還將這種花紋贈給親信。
相王周憲,是個從宗正寺剔除的人。這位相庶人,是當今聖上的兄長。先帝嫡子是太子,太子因病而魂歸奈何橋,慧嫻大長公主做主,推先帝的三皇子周赟為新太子,而是讓先帝的二皇子周憲去了封地,成為了富貴的親王。
那是十八年前,也是舊歷八年,相王私自壯大了兵馬,打著逼慧嫻大長公主還政今上的由頭,從蒲州起,速破潼關,直逼長安。
慧嫻大長公主調兵二十萬,圍困相王,又以重金誘起兵將士順應天道,不出十日,眾將士倒戈,捕了相王與相王妃及其子女押解至京城。後來,相王一家均被廢為庶人,後被賜死在宗正寺。
其實,早在先帝的太子薨後,朝臣就立二皇子周憲還是立三皇子周赟展開了激烈的爭辯。雙方各執一詞,如果不是慧嫻勢大,力排眾議,相王周憲便是今上了。
十八年前相王周憲起兵,說是為了逼慧嫻大長公主還政今上,實則是為了更好地招攬人馬,且為了離間慧嫻和今上的關系——平亂,是今上承認自己無能;不平,是厭煩慧嫻幹政。
相王周憲,當然也想登上至尊之位。如果此事成,那他便是皇帝了!可惜,他差了一截,繼而差了天大的一截!
當年,那些人都死幹凈了。那這個花紋出現得很是詭異。
難不成是相王的舊人有活下來的?如果活下來了,為何要針對張思遠呢?
舊歷八年時,張思遠只有五歲,縱使他再淘氣,也不曾與這相庶人一家有過什麽過節。
所以他很糊塗。
他問過李增,當年相王起兵時,父親在做什麽?
馮素素的母親和相王妃是閨中密友,相王起兵前,相王妃給馮母來過幾次信,有意拉攏在南衙衛所任中郎將的馮揚志,要在攻打長安城時來個裏應外合。
馮揚志是慧嫻大長公主提拔起來的人。但那時,國朝驕奢淫逸之風盛行,又連著幾場天災,百姓頗有怨言,甚至罵這是慧嫻大長公主幹政惹怒了上天。馮揚志看在眼裏,聽在耳裏,確實有些不滿慧嫻大長公主。
慧嫻攝政多年,今上被壓制了多年,仁慈到有些軟弱了。如果相王起兵舉事,逼迫慧嫻大長公主還政今上後,憑著當年相王與今上掙儲君之位時的激烈,恐怕國朝還得來一個兄弟殘殺。
相王妃的信,已經給馮家設了套,跳與不跳皆是死。跳了,助相王起兵,但以相王的為人,事後必定殺馮家;不跳,這信會被相王隨便遞給一個官員,再讓慧嫻大長公主知道了,便是逼著馮家就範了!
他不敢堂而皇之地去告發,事情尚未坐實,他遞上去一封信,得落個汙蔑親王的罪名。
那時,他走投無路了。
主持過兵部武選的兵部侍郎張苒,親眼看著馮揚志一步一階地升官,他二人雖稱不上至交,但能談幾句話。
慧嫻大長公主權傾朝野,欺壓聖人和太後,純安長公主必然有所不滿,張苒夾在其中,那顆心,該是向著聖人的——不管慧嫻大長公主如何擺布聖人,她總得死在聖人前頭。
況且,慧嫻大長公主十分信任張苒,相王起兵這事,得由他去說。
馮揚志思前想後,只能悄悄去找張苒,將此事說與他聽,求他想想法子,救他一家老小。可張苒說他在家守孝,無官無權,無心無力。
其實,張苒在害怕,馮揚志也是慧嫻寵信之人,若是他前來試探自己,慧嫻必定會先殺了自己再去逼問聖人,興許還會廢掉聖人,再立新帝。
馮揚志三番五次相求,張苒均不理會,馮揚志以身家性命起誓,若馮家躲過此劫,他願一生誓死追隨聖人。
他刻意提到聖人,而不是慧嫻大長公主。
張苒依舊不為所動,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本就該對聖人盡忠。
馮揚志說,若相王起兵,慧嫻大長公主派兵鎮壓,鷸蚌相爭,雙方兵力削減,聖人親政便有望了!
這個道理,張苒自然明白,不過,他要的不是喊口號,而是馮揚志的實際行動。不出三日,北衙禁軍中有一名忠心慧嫻大長公主的將軍身亡,這是馮揚志給張苒的投名狀。
而張苒已著人將相王招兵買馬之事遞到了慧嫻大長公主的案上。之後,相王敗了,馮揚志從南衙去了北衙,晉升了將軍。
張思遠眸色沈沈,原來,如此。
“那相王到底還有沒有活著的後人?”
“慧嫻大長公主的作風一向是斬草除根。”李增道,“即便是當年倒戈的將士也只是一兩個月的風光,其後多多少少都被拿下了。”
“也是,”張思遠說,“馮家安然無恙,大約有人扯了相王的舊事為幌子。”
相王起兵已經過去多年,此時舊事重提,難道是要向聖人說太子可遙指河東數萬將士,也有起兵謀逆的不臣之心了?
天底下有哪個皇帝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就算所有人清清白白,可聖人一旦起疑,將會有無數人受到牽連。
張思遠摸著案上那碗冷掉的茶,隨後緊緊攥緊了茶碗。漢王的人布了這麽大一個局,還真是有心了。
禦史臺在皇城內,東臨宗正寺,西接太史監。進皇城或者宮城之人需用門籍,思夏沒有,她拿的是張思遠的印,求含光門的守衛,希望能進去。
守衛再三作難,但想到太後格外疼愛這個外孫,便讓其中一人領著她進去,免得她惹了事賴到自己頭上。
思夏聽聞,進到禦史臺推鞠房的人,掉層皮是輕的。
天空隱了月色,大風呼呼地吹,思夏覺著立春以來的天更冷了,冷到能凍掉耳朵,冷到穿靴後腳趾頭發僵。頭次進皇城,她哪兒都不敢看,她也沒心思看,牙齒在打顫,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
含光門的守衛將她領到了禦史臺,又在她的懇求下幫忙尋找一位姓秦字仲舒的侍禦史。
秦仲舒並沒有出來,但有禦史臺的庶仆來見她,又破例帶她到了推鞠房。風聲刮得松柏嗚嗚作響,更有蝙蝠從檐下掠過,驚得思夏打了個哆嗦。
燈火晦暗,她先聞到血腥氣,繼而看到了一具渾身是血的人,她奔上前去,失態大叫:“阿兄——”
寶繪聞聲而起,趿著鞋奔過去,撩開床帷,看床上的人皺著眉,手緊抓被子,兩腳亂蹬,忙推她:“娘子!娘子醒醒!”
思夏驟然睜眼,看著屋中昏昧的光亮,驚恐地抓著寶繪的手,聲音幹澀道:“阿兄呢?”
“娘子又做噩夢了。天還未亮,阿郎自然是在靜風軒睡著呢。”寶繪擡手摸她的腦門,趕緊寬慰,“看這些汗,想來夢裏的事太嚇人了。”
思夏坐起來,兩肩一松,這才感到渾身上下都是汗,已經潮了白色的中單。她靠在床頭,大口大口地喘著氣。
“怎麽今晚又不好了?還是心裏不舒坦嗎?”寶繪坐在她身旁,給她捂好被子,心疼道,“等天亮了,再請醫正過來看看吧,調幾味藥,興許夜裏睡覺就踏實了。”
思夏靠在她肩頭,心有餘悸道:“不是上元夜的事。”漠然一會兒又說,“我夢到他了,在禦史臺,渾身是血……”
“娘子別多心,阿郎不會有事的。”
思夏神色慌張地道:“你沒看見,那支箭本是沖著我來的,卻擦著他的肩過去了,有半掌長的口子,肉都凹了一塊,流了好多血。”
“只是因為阿郎受傷,娘子才擔心的?”
思夏語塞。
寶繪見她有意回避,便也不多問,只勸她:“才過子時,娘子接著睡吧。”
思夏卻是睡不著了,想到那個夢便驚懼。自上元夜開始,斷斷續續的事一件接著一件,又鬧得這麽大,也不知後果是個什麽樣子。
張思遠,會真的沒事嗎?
她這樣胡思亂想著,不知不覺中竟又睡了過去。
翌日晨起,張思遠洗漱後,準備去晴芳院同思夏用早膳,誰知紺青進來,低聲回稟:“許彤兒慌慌張張回來了。”
許彤兒雙手捧著一個紙包,痛哭流涕地說繼父讓她這兩日伺機行動。且她發現,繼父這兩日總往輞川奔波,至於去做什麽,她尚且不知。
張思遠還沒消化這些話時,便聽說楊璋回來了。
楊璋進來後,將這幾日的事情一一稟明。先是將李柔兒去了宣陽坊程家旁邊的蜜餞鋪子一事告知,其後將魏勇的下落告知。
“原本是屬下的人去輞川看擊鞠場,不期然發現了一個人與阿郎所繪的畫中人相似,幾番試探下來,確定那人就是魏勇。屬下已經著人看住了他。”
同一天,許彤兒和楊璋說了這麽多,看來三司使抓了不少人,有些人便坐不住了。
張思遠撚了撚手指:“那擊鞠場上是兵部侍郎家的郎君所有,兵部侍郎是中書令的人。魏勇是漢王的人,來一場假死去了那裏有什麽好處?聽起來,這兵部侍郎怕是並非真心依附中書令。——擊鞠場有什麽異常?”
“聽周邊的百姓說,從去歲冬季開始,那邊就再沒有舉辦過擊鞠賽了,倒是總聽到敲敲打打的聲音,據說是在重修擊鞠場。可疑在‘重修’二字上,擊鞠場並無新材進入或是廢料運出。屬下去看過,夜裏似乎能聽到打打殺殺的聲音。”
“還真是忙碌。”張思遠冷冷道,“三法司審了幾日都沒結果,怕是這與中書令沾親帶故的大理寺卿會從中作梗呢。這樣,你著人去給秦公送個信,告知他雁銜花草紋一事,他知道該怎麽做。之後,再將魏勇送去大理寺。”
“喏。”
皇城內,刑部和禦史臺的人齊齊聚在大理寺衙署的大堂上。
這群大大小小的官吏已經三日兩夜沒好好休息了,從平康坊彩雲樓起火開始到宣陽坊萬年縣尉自戕,再到昨日張思遠遇刺,捕來的人幾乎成了天勝朝之最。
問了半天也沒問出什麽實質性的話來,反而是困極了的大理寺卿和禦史大夫先辯論了,大理寺卿說禦史臺的人去萬年縣衙鬧事,怎麽就把同僚給逼死了?禦史大夫說大理寺卿純屬胡攪蠻纏,禦史臺的人剛到萬年縣衙就見縣尉自刎當場,怎麽能賴他們?反倒是他們知道,這萬年縣尉曾收過大商戶王家不少賄賂,他這是畏罪自戕!
……
刑部尚書不想招惹是非,坐在一旁聽著,可他聽著聽著就犯了困,腦袋一點一點的極為失態。
禦史大夫說得口幹舌燥,想讓他給評評理,見他舉止失儀,再也忍不住心中怒火,一拍驚堂木。
這一拍,鎮醒了所有人。禦史大夫繼續說:“禦史臺一向清清白白,希望寺卿不要本末倒置,還是先審清楚這些人要緊。”
連著審問,不光朝官受不住,那些犯人也忍不住了,終於等到他們說了話。其中幾個人說,他們想娶妻,但是那群小娘子楞是看上了張思遠,他們氣不過,就想宰了他。
說完這句,竟然還反問了三司使一句:“難道不可以嗎?”
一旁負責記錄口供的小吏打了個頓,這……這要怎麽記?
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連同禦史大夫,覺著這群人嘴巴嚴得很,饒是他們再有手段,可遇到悍不懼死的犯人也是無計可施。
退堂休息時,秦仲舒將那雁銜花草紋的事呈到禦史大夫面前,其實早已經知道了許多緣由的他卻佯裝自己是個傻子:“臺主,下官昨日帶人去勝業坊時,捉回來的那幾個人身上和匕首上皆有此圖,下官想著,這是不是某種暗示。”
三司使均是年長之人,對當年謀大逆的案子記憶猶新,對這花紋也算熟悉,當他們翻閱多年前的卷宗,比對後,三個人均是嚇了一跳。
這相庶人的舊人還存活於世?可了不得了!
從這件事入手,果見那群人的眼神都不一樣了,有幾個人當場咬了舌。這不就是在告訴三司使這事和相王有關?
中書省內,中書令時時讓人前來回稟三司使的審問進程,聽到了這點時,開始揣測聖人查閱卷宗後會怎麽想這件事。
聖人一直勵精圖治,若是知道這樣的餘孽還未消除幹凈依舊有對他不臣之人,必然會龍然大怒。
前幾日平康坊起火一事已經讓聖人惱了,萬年縣尉自戕更是讓聖人不悅,看來這件事得壓一壓。
中書令去了大理寺衙署,正經八百地說:“相庶人早已無後,即便是有,那也是罪臣孽子!留此人活了這許多年,乃是陛下仁慈。此人不沐皇恩,不察聖意,還做出如此罪大惡極之事,應處以極刑!”
三司使也正因這件事而頭疼,既然中書令發了話,連事事較真的禦史大夫都沒多言,遵了中書令的鈞命。
可是問題來了,話雖這麽說,也得找出那相庶人的舊人來呀,總不能隨便抓個人來殺吧!
中書令輕飄飄一句話:“辛苦諸位去審吧。”
三司使又頭大地詳審了那些人,竟審出那個大商戶王家給朝官塞錢是為了給相王覆仇的話。
去年禦史大夫在朝官受賄一事上格外上心,對那王家也是留了一雙眼睛,此時聽到這話,將去年的卷宗翻出來,再一合計,便派人去了王家。
那王家的人是軟骨頭,打了幾板子就受不住了,不僅招了對官員行賄一事,還理直氣壯地說就是看不慣狗皇帝,明明是相王登儲位登大寶,偏是讓這狗皇帝橫插一腳,他們就是為相王正名的,總之能讓狗皇帝不痛快就行。
此事上達天聽,聖人繃著臉,直接下了中旨,命金吾衛查抄了王家,罪夷散族。
而讓人震驚的是,王家與國朝十來個朝臣的宅子之間有暗道,這裏面有弓弩與障刀。順著暗道追查時,還有幾個兵部和工部的官員在家中急忙填土。
金吾衛遺憾地看著他們,又氣憤地看著他們,拿下他們之前,先撒氣暴揍了他們——這幾日他們的腿都快要跑斷了。
長安城內的京兆府獄、長安縣獄和萬年縣獄一時人滿為患。話說獄中無囚或少囚方能體現百姓安定,然在今上治國有方,百姓安居的表象下有這麽大的亂子……鬧得人心惶惶,雞飛狗跳。
眾人本以為這事要結束時,京兆尹登了大理寺的門,有人舉告輞川擊鞠場內敲敲打打太過擾民,還看到過不少弓弩和刀劍。
輞川下的擊鞠場是兵部侍郎家的郎君所有。莫不會兵部侍郎也與這王家有關?
中書令聽到這件事後,一向冷靜的他變得狂躁起來:“兵部侍郎狼子野心。”
罵完這句話,京兆尹讓人送上了一個五花大綁且堵著嘴的人。
眾人定睛一看,這不是從前跟在漢王身邊的魏勇嗎?誒,他不是死了嗎?
大理寺卿的臉當場就綠了。當初這事還是大理寺審了這樁案子,怎麽弄來弄去,魏勇又“覆活”了。
去年魏勇得知了那劉貴妃的兄長去漢王面前告他的狀,那時他便覺著以漢王的性子必然不會繞過他,所以他就要出城,誰知還是被漢王的人給堵住了,幸而被一個人所救。
那人要做大事,魏勇被他煽動得熱血沸騰,也要做大事,期望事成之後將那些曾經踩過他的人全都弄死。
可是,一不小心到了大理寺……
不光大理寺卿臉發綠,中書令的臉也有些難看。不說那輞川的擊鞠場是兵部侍郎的兒子所有,單是這個時候來一個曾經與漢王十分親近的心腹被捉了,萬一抖出點什麽來,必夠漢王喝一壺的。
他盯視著魏勇,說道:“不是說魏勇已經死了嗎,此人是想攀上六大王,見攀附不成,便改口要誣六大王。誰知道這人是受了何人指使才有此舉動。”
秦仲舒在一旁看著,挑了挑眉。中書令一句話,這情形就變了。
魏勇與漢王混跡多年,知道中書令是個心狠手辣之人,說這話便是想置自己於死地,於是張口就抖出漢王與中書令相互交通汙蔑朝臣、構陷儲君的話。
大理寺卿竟失態地捂住了他的嘴。
禦史大夫最為較真,要嚴審此人。
中書令當即進了紫宸殿與聖人言明此事,竟還參了禦史大夫一本,說他身為風憲長官聽些風言風語沒什麽,但一直針對漢王便是不可思議了。那魏勇已死,怎會還魂,說出漢王構陷儲君的話來卻得到了禦史大夫的信任,興許是受了太子的指使!
這中書令一向強詞奪理,但禦史大夫也不是吃素的,剛要與中書令爭辯,聖人無悲無喜地問大理寺卿,那魏勇的案子是真是假?
大理寺卿哪敢說是假的,這案子當然是真的,分明是此獠想攀誣漢王。
聖人就“嗯”了一聲,然後沒話了。
禦史大夫依舊不依不饒,聖人被他煩得頭疼,不得不命人去查擊鞠場。
這一查更是駭人。五十名金吾衛前去,只回來了倆,其餘人竟是被擊鞠場的人抽刀子殺了,領頭的那人竟是許彤兒的繼父。
其實,當初並不是於充找到了許彤兒的繼父,那於充也只是他的一條眼線而已,至於許彤兒,是他的棋子。他們說,他們和王家是一樣的心思,連同兵部侍郎,都是一樣的心思,都是相王的舊人,或者就是要讓狗皇帝不痛快。
擊鞠場的人自然全被殺了,包括兵部侍郎全家。然而,這前前後後的事和漢王一點邊都沒沾。因著兵部侍郎是中書令保舉的人,禦史大夫要彈劾中書令,東朝的人也咬著此事不放,卻全都被聖人壓了下來。
倒是中書令就安然無恙地坐在政事堂中思索著要把哪個彈劾他的官員給擼了。
正月裏的事鬧得滿城風雨,朝廷的判決傳到了百姓耳中,也傳到了鄖國公府。張思遠負手站在廊下,冷冷地笑了起來。聖人為保那六皇子,真是連英明都顧不上了。
只是,他有些不可思議,那群人既然要為相王正名,怎會在臨死之際還說出是為相王覆仇的話來?這不是肯定了相王背上謀逆的罪名?
這中書令還真是詭計多端,見勢不妙,趕緊棄車保帥。
不過這事也令他寢食難安了兩日,他總覺著這事不大對勁,可是又想不出是哪裏不對勁。
那日,思夏命人將去京兆府銷了許彤兒的奴籍,得虧她那繼父用的不是本名,否則白日的拘捕斬殺,她必死無疑,興許還會牽連鄖國公府。
許彤兒臨走時,跪在西角門前端端正正磕了三個響頭。
宵禁的鼓聲響起前,天空忽的撒下了大片大片的雪花。
等下得厚些了,張思遠提著燈,獨自一人出靜風軒往花園去,一路雪花如飛霰,落在脖頸處,冰冰涼涼。
園子裏本未亮燈,仆僮看他來,忙要點,他卻不讓。就這樣走走便好。
他的步子自由又散漫,下意識地朝紅梅而去,花還在,他轉了一圈,又吹了片刻涼風,實在冷得受不了了,便要回去。
剛站起來,眸中映入一星燈火。小徑盡頭,思夏頗沒興致地朝寶繪抱怨:“這大晚上的非讓我出來,黑燈瞎火的賞什麽花?”
說完,她看到了張思遠。風雪之中,他提燈而立,身後遒勁的枝子挑起巍然,數千朵紅梅在暗夜裏綻放出傲氣。
張思遠道:“要不要折幾枝帶回屋?”
思夏要罵寶繪,一扭頭,才知她早走了,連燈都沒給留下。她甚無語,卻不得不幹笑:“……好。”
他左肩上的傷還沒好,便讓思夏提著燈,這才轉身去折枝,又換她捧著梅,他提著燈。思夏將花湊到鼻前嗅了嗅,清冽,甘甜。
橙黃的燈火下,張思遠看著她俯首嗅梅的樣子,露出一抹真心實意的笑來。雪下得歡了,他看她脖子動了兩下,便擡手要將她的兜帽戴上。
思夏一個側身躲開,懷裏的梅花枝卻碰了他的手臂,聽他低低“嘶”了一聲。她忙緊張兮兮地致歉:“對不住,我忘記阿兄左肩上的傷沒好了。”
他還是擡手,將她的兜帽戴上了,之後說:“回吧。”
思夏點了個頭。腳下的雪咯吱咯吱響,她的心砰砰直跳。
“我說過,你不同意,我絕不越雷池。你在害怕什麽?”
他越這個,思夏就越不好意思,一張臉羞得通紅。悶下頭,往前走。
張思遠便跟了上去。
地上有腳印留下,餘光灑下來,勾勒出一雙璧人的身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聽聞當年還未出閣的相王妃去曲江池游賞,不小心從臺上掉下來,跌折了右臂,被相王救下,之後她描了鳥銜花草紋的一種,自己做了這個圖案,一直戴在身上。相王寵愛王妃,也時常佩戴此物,還將這種花紋贈給親信。
相王周憲,是個從宗正寺剔除的人。這位相庶人,是當今聖上的兄長。先帝嫡子是太子,太子因病而魂歸奈何橋,慧嫻大長公主做主,推先帝的三皇子周赟為新太子,而是讓先帝的二皇子周憲去了封地,成為了富貴的親王。
那是十八年前,也是舊歷八年,相王私自壯大了兵馬,打著逼慧嫻大長公主還政今上的由頭,從蒲州起,速破潼關,直逼長安。
慧嫻大長公主調兵二十萬,圍困相王,又以重金誘起兵將士順應天道,不出十日,眾將士倒戈,捕了相王與相王妃及其子女押解至京城。後來,相王一家均被廢為庶人,後被賜死在宗正寺。
其實,早在先帝的太子薨後,朝臣就立二皇子周憲還是立三皇子周赟展開了激烈的爭辯。雙方各執一詞,如果不是慧嫻勢大,力排眾議,相王周憲便是今上了。
十八年前相王周憲起兵,說是為了逼慧嫻大長公主還政今上,實則是為了更好地招攬人馬,且為了離間慧嫻和今上的關系——平亂,是今上承認自己無能;不平,是厭煩慧嫻幹政。
相王周憲,當然也想登上至尊之位。如果此事成,那他便是皇帝了!可惜,他差了一截,繼而差了天大的一截!
當年,那些人都死幹凈了。那這個花紋出現得很是詭異。
難不成是相王的舊人有活下來的?如果活下來了,為何要針對張思遠呢?
舊歷八年時,張思遠只有五歲,縱使他再淘氣,也不曾與這相庶人一家有過什麽過節。
所以他很糊塗。
他問過李增,當年相王起兵時,父親在做什麽?
馮素素的母親和相王妃是閨中密友,相王起兵前,相王妃給馮母來過幾次信,有意拉攏在南衙衛所任中郎將的馮揚志,要在攻打長安城時來個裏應外合。
馮揚志是慧嫻大長公主提拔起來的人。但那時,國朝驕奢淫逸之風盛行,又連著幾場天災,百姓頗有怨言,甚至罵這是慧嫻大長公主幹政惹怒了上天。馮揚志看在眼裏,聽在耳裏,確實有些不滿慧嫻大長公主。
慧嫻攝政多年,今上被壓制了多年,仁慈到有些軟弱了。如果相王起兵舉事,逼迫慧嫻大長公主還政今上後,憑著當年相王與今上掙儲君之位時的激烈,恐怕國朝還得來一個兄弟殘殺。
相王妃的信,已經給馮家設了套,跳與不跳皆是死。跳了,助相王起兵,但以相王的為人,事後必定殺馮家;不跳,這信會被相王隨便遞給一個官員,再讓慧嫻大長公主知道了,便是逼著馮家就範了!
他不敢堂而皇之地去告發,事情尚未坐實,他遞上去一封信,得落個汙蔑親王的罪名。
那時,他走投無路了。
主持過兵部武選的兵部侍郎張苒,親眼看著馮揚志一步一階地升官,他二人雖稱不上至交,但能談幾句話。
慧嫻大長公主權傾朝野,欺壓聖人和太後,純安長公主必然有所不滿,張苒夾在其中,那顆心,該是向著聖人的——不管慧嫻大長公主如何擺布聖人,她總得死在聖人前頭。
況且,慧嫻大長公主十分信任張苒,相王起兵這事,得由他去說。
馮揚志思前想後,只能悄悄去找張苒,將此事說與他聽,求他想想法子,救他一家老小。可張苒說他在家守孝,無官無權,無心無力。
其實,張苒在害怕,馮揚志也是慧嫻寵信之人,若是他前來試探自己,慧嫻必定會先殺了自己再去逼問聖人,興許還會廢掉聖人,再立新帝。
馮揚志三番五次相求,張苒均不理會,馮揚志以身家性命起誓,若馮家躲過此劫,他願一生誓死追隨聖人。
他刻意提到聖人,而不是慧嫻大長公主。
張苒依舊不為所動,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本就該對聖人盡忠。
馮揚志說,若相王起兵,慧嫻大長公主派兵鎮壓,鷸蚌相爭,雙方兵力削減,聖人親政便有望了!
這個道理,張苒自然明白,不過,他要的不是喊口號,而是馮揚志的實際行動。不出三日,北衙禁軍中有一名忠心慧嫻大長公主的將軍身亡,這是馮揚志給張苒的投名狀。
而張苒已著人將相王招兵買馬之事遞到了慧嫻大長公主的案上。之後,相王敗了,馮揚志從南衙去了北衙,晉升了將軍。
張思遠眸色沈沈,原來,如此。
“那相王到底還有沒有活著的後人?”
“慧嫻大長公主的作風一向是斬草除根。”李增道,“即便是當年倒戈的將士也只是一兩個月的風光,其後多多少少都被拿下了。”
“也是,”張思遠說,“馮家安然無恙,大約有人扯了相王的舊事為幌子。”
相王起兵已經過去多年,此時舊事重提,難道是要向聖人說太子可遙指河東數萬將士,也有起兵謀逆的不臣之心了?
天底下有哪個皇帝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就算所有人清清白白,可聖人一旦起疑,將會有無數人受到牽連。
張思遠摸著案上那碗冷掉的茶,隨後緊緊攥緊了茶碗。漢王的人布了這麽大一個局,還真是有心了。
禦史臺在皇城內,東臨宗正寺,西接太史監。進皇城或者宮城之人需用門籍,思夏沒有,她拿的是張思遠的印,求含光門的守衛,希望能進去。
守衛再三作難,但想到太後格外疼愛這個外孫,便讓其中一人領著她進去,免得她惹了事賴到自己頭上。
思夏聽聞,進到禦史臺推鞠房的人,掉層皮是輕的。
天空隱了月色,大風呼呼地吹,思夏覺著立春以來的天更冷了,冷到能凍掉耳朵,冷到穿靴後腳趾頭發僵。頭次進皇城,她哪兒都不敢看,她也沒心思看,牙齒在打顫,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
含光門的守衛將她領到了禦史臺,又在她的懇求下幫忙尋找一位姓秦字仲舒的侍禦史。
秦仲舒並沒有出來,但有禦史臺的庶仆來見她,又破例帶她到了推鞠房。風聲刮得松柏嗚嗚作響,更有蝙蝠從檐下掠過,驚得思夏打了個哆嗦。
燈火晦暗,她先聞到血腥氣,繼而看到了一具渾身是血的人,她奔上前去,失態大叫:“阿兄——”
寶繪聞聲而起,趿著鞋奔過去,撩開床帷,看床上的人皺著眉,手緊抓被子,兩腳亂蹬,忙推她:“娘子!娘子醒醒!”
思夏驟然睜眼,看著屋中昏昧的光亮,驚恐地抓著寶繪的手,聲音幹澀道:“阿兄呢?”
“娘子又做噩夢了。天還未亮,阿郎自然是在靜風軒睡著呢。”寶繪擡手摸她的腦門,趕緊寬慰,“看這些汗,想來夢裏的事太嚇人了。”
思夏坐起來,兩肩一松,這才感到渾身上下都是汗,已經潮了白色的中單。她靠在床頭,大口大口地喘著氣。
“怎麽今晚又不好了?還是心裏不舒坦嗎?”寶繪坐在她身旁,給她捂好被子,心疼道,“等天亮了,再請醫正過來看看吧,調幾味藥,興許夜裏睡覺就踏實了。”
思夏靠在她肩頭,心有餘悸道:“不是上元夜的事。”漠然一會兒又說,“我夢到他了,在禦史臺,渾身是血……”
“娘子別多心,阿郎不會有事的。”
思夏神色慌張地道:“你沒看見,那支箭本是沖著我來的,卻擦著他的肩過去了,有半掌長的口子,肉都凹了一塊,流了好多血。”
“只是因為阿郎受傷,娘子才擔心的?”
思夏語塞。
寶繪見她有意回避,便也不多問,只勸她:“才過子時,娘子接著睡吧。”
思夏卻是睡不著了,想到那個夢便驚懼。自上元夜開始,斷斷續續的事一件接著一件,又鬧得這麽大,也不知後果是個什麽樣子。
張思遠,會真的沒事嗎?
她這樣胡思亂想著,不知不覺中竟又睡了過去。
翌日晨起,張思遠洗漱後,準備去晴芳院同思夏用早膳,誰知紺青進來,低聲回稟:“許彤兒慌慌張張回來了。”
許彤兒雙手捧著一個紙包,痛哭流涕地說繼父讓她這兩日伺機行動。且她發現,繼父這兩日總往輞川奔波,至於去做什麽,她尚且不知。
張思遠還沒消化這些話時,便聽說楊璋回來了。
楊璋進來後,將這幾日的事情一一稟明。先是將李柔兒去了宣陽坊程家旁邊的蜜餞鋪子一事告知,其後將魏勇的下落告知。
“原本是屬下的人去輞川看擊鞠場,不期然發現了一個人與阿郎所繪的畫中人相似,幾番試探下來,確定那人就是魏勇。屬下已經著人看住了他。”
同一天,許彤兒和楊璋說了這麽多,看來三司使抓了不少人,有些人便坐不住了。
張思遠撚了撚手指:“那擊鞠場上是兵部侍郎家的郎君所有,兵部侍郎是中書令的人。魏勇是漢王的人,來一場假死去了那裏有什麽好處?聽起來,這兵部侍郎怕是並非真心依附中書令。——擊鞠場有什麽異常?”
“聽周邊的百姓說,從去歲冬季開始,那邊就再沒有舉辦過擊鞠賽了,倒是總聽到敲敲打打的聲音,據說是在重修擊鞠場。可疑在‘重修’二字上,擊鞠場並無新材進入或是廢料運出。屬下去看過,夜裏似乎能聽到打打殺殺的聲音。”
“還真是忙碌。”張思遠冷冷道,“三法司審了幾日都沒結果,怕是這與中書令沾親帶故的大理寺卿會從中作梗呢。這樣,你著人去給秦公送個信,告知他雁銜花草紋一事,他知道該怎麽做。之後,再將魏勇送去大理寺。”
“喏。”
皇城內,刑部和禦史臺的人齊齊聚在大理寺衙署的大堂上。
這群大大小小的官吏已經三日兩夜沒好好休息了,從平康坊彩雲樓起火開始到宣陽坊萬年縣尉自戕,再到昨日張思遠遇刺,捕來的人幾乎成了天勝朝之最。
問了半天也沒問出什麽實質性的話來,反而是困極了的大理寺卿和禦史大夫先辯論了,大理寺卿說禦史臺的人去萬年縣衙鬧事,怎麽就把同僚給逼死了?禦史大夫說大理寺卿純屬胡攪蠻纏,禦史臺的人剛到萬年縣衙就見縣尉自刎當場,怎麽能賴他們?反倒是他們知道,這萬年縣尉曾收過大商戶王家不少賄賂,他這是畏罪自戕!
……
刑部尚書不想招惹是非,坐在一旁聽著,可他聽著聽著就犯了困,腦袋一點一點的極為失態。
禦史大夫說得口幹舌燥,想讓他給評評理,見他舉止失儀,再也忍不住心中怒火,一拍驚堂木。
這一拍,鎮醒了所有人。禦史大夫繼續說:“禦史臺一向清清白白,希望寺卿不要本末倒置,還是先審清楚這些人要緊。”
連著審問,不光朝官受不住,那些犯人也忍不住了,終於等到他們說了話。其中幾個人說,他們想娶妻,但是那群小娘子楞是看上了張思遠,他們氣不過,就想宰了他。
說完這句,竟然還反問了三司使一句:“難道不可以嗎?”
一旁負責記錄口供的小吏打了個頓,這……這要怎麽記?
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連同禦史大夫,覺著這群人嘴巴嚴得很,饒是他們再有手段,可遇到悍不懼死的犯人也是無計可施。
退堂休息時,秦仲舒將那雁銜花草紋的事呈到禦史大夫面前,其實早已經知道了許多緣由的他卻佯裝自己是個傻子:“臺主,下官昨日帶人去勝業坊時,捉回來的那幾個人身上和匕首上皆有此圖,下官想著,這是不是某種暗示。”
三司使均是年長之人,對當年謀大逆的案子記憶猶新,對這花紋也算熟悉,當他們翻閱多年前的卷宗,比對後,三個人均是嚇了一跳。
這相庶人的舊人還存活於世?可了不得了!
從這件事入手,果見那群人的眼神都不一樣了,有幾個人當場咬了舌。這不就是在告訴三司使這事和相王有關?
中書省內,中書令時時讓人前來回稟三司使的審問進程,聽到了這點時,開始揣測聖人查閱卷宗後會怎麽想這件事。
聖人一直勵精圖治,若是知道這樣的餘孽還未消除幹凈依舊有對他不臣之人,必然會龍然大怒。
前幾日平康坊起火一事已經讓聖人惱了,萬年縣尉自戕更是讓聖人不悅,看來這件事得壓一壓。
中書令去了大理寺衙署,正經八百地說:“相庶人早已無後,即便是有,那也是罪臣孽子!留此人活了這許多年,乃是陛下仁慈。此人不沐皇恩,不察聖意,還做出如此罪大惡極之事,應處以極刑!”
三司使也正因這件事而頭疼,既然中書令發了話,連事事較真的禦史大夫都沒多言,遵了中書令的鈞命。
可是問題來了,話雖這麽說,也得找出那相庶人的舊人來呀,總不能隨便抓個人來殺吧!
中書令輕飄飄一句話:“辛苦諸位去審吧。”
三司使又頭大地詳審了那些人,竟審出那個大商戶王家給朝官塞錢是為了給相王覆仇的話。
去年禦史大夫在朝官受賄一事上格外上心,對那王家也是留了一雙眼睛,此時聽到這話,將去年的卷宗翻出來,再一合計,便派人去了王家。
那王家的人是軟骨頭,打了幾板子就受不住了,不僅招了對官員行賄一事,還理直氣壯地說就是看不慣狗皇帝,明明是相王登儲位登大寶,偏是讓這狗皇帝橫插一腳,他們就是為相王正名的,總之能讓狗皇帝不痛快就行。
此事上達天聽,聖人繃著臉,直接下了中旨,命金吾衛查抄了王家,罪夷散族。
而讓人震驚的是,王家與國朝十來個朝臣的宅子之間有暗道,這裏面有弓弩與障刀。順著暗道追查時,還有幾個兵部和工部的官員在家中急忙填土。
金吾衛遺憾地看著他們,又氣憤地看著他們,拿下他們之前,先撒氣暴揍了他們——這幾日他們的腿都快要跑斷了。
長安城內的京兆府獄、長安縣獄和萬年縣獄一時人滿為患。話說獄中無囚或少囚方能體現百姓安定,然在今上治國有方,百姓安居的表象下有這麽大的亂子……鬧得人心惶惶,雞飛狗跳。
眾人本以為這事要結束時,京兆尹登了大理寺的門,有人舉告輞川擊鞠場內敲敲打打太過擾民,還看到過不少弓弩和刀劍。
輞川下的擊鞠場是兵部侍郎家的郎君所有。莫不會兵部侍郎也與這王家有關?
中書令聽到這件事後,一向冷靜的他變得狂躁起來:“兵部侍郎狼子野心。”
罵完這句話,京兆尹讓人送上了一個五花大綁且堵著嘴的人。
眾人定睛一看,這不是從前跟在漢王身邊的魏勇嗎?誒,他不是死了嗎?
大理寺卿的臉當場就綠了。當初這事還是大理寺審了這樁案子,怎麽弄來弄去,魏勇又“覆活”了。
去年魏勇得知了那劉貴妃的兄長去漢王面前告他的狀,那時他便覺著以漢王的性子必然不會繞過他,所以他就要出城,誰知還是被漢王的人給堵住了,幸而被一個人所救。
那人要做大事,魏勇被他煽動得熱血沸騰,也要做大事,期望事成之後將那些曾經踩過他的人全都弄死。
可是,一不小心到了大理寺……
不光大理寺卿臉發綠,中書令的臉也有些難看。不說那輞川的擊鞠場是兵部侍郎的兒子所有,單是這個時候來一個曾經與漢王十分親近的心腹被捉了,萬一抖出點什麽來,必夠漢王喝一壺的。
他盯視著魏勇,說道:“不是說魏勇已經死了嗎,此人是想攀上六大王,見攀附不成,便改口要誣六大王。誰知道這人是受了何人指使才有此舉動。”
秦仲舒在一旁看著,挑了挑眉。中書令一句話,這情形就變了。
魏勇與漢王混跡多年,知道中書令是個心狠手辣之人,說這話便是想置自己於死地,於是張口就抖出漢王與中書令相互交通汙蔑朝臣、構陷儲君的話。
大理寺卿竟失態地捂住了他的嘴。
禦史大夫最為較真,要嚴審此人。
中書令當即進了紫宸殿與聖人言明此事,竟還參了禦史大夫一本,說他身為風憲長官聽些風言風語沒什麽,但一直針對漢王便是不可思議了。那魏勇已死,怎會還魂,說出漢王構陷儲君的話來卻得到了禦史大夫的信任,興許是受了太子的指使!
這中書令一向強詞奪理,但禦史大夫也不是吃素的,剛要與中書令爭辯,聖人無悲無喜地問大理寺卿,那魏勇的案子是真是假?
大理寺卿哪敢說是假的,這案子當然是真的,分明是此獠想攀誣漢王。
聖人就“嗯”了一聲,然後沒話了。
禦史大夫依舊不依不饒,聖人被他煩得頭疼,不得不命人去查擊鞠場。
這一查更是駭人。五十名金吾衛前去,只回來了倆,其餘人竟是被擊鞠場的人抽刀子殺了,領頭的那人竟是許彤兒的繼父。
其實,當初並不是於充找到了許彤兒的繼父,那於充也只是他的一條眼線而已,至於許彤兒,是他的棋子。他們說,他們和王家是一樣的心思,連同兵部侍郎,都是一樣的心思,都是相王的舊人,或者就是要讓狗皇帝不痛快。
擊鞠場的人自然全被殺了,包括兵部侍郎全家。然而,這前前後後的事和漢王一點邊都沒沾。因著兵部侍郎是中書令保舉的人,禦史大夫要彈劾中書令,東朝的人也咬著此事不放,卻全都被聖人壓了下來。
倒是中書令就安然無恙地坐在政事堂中思索著要把哪個彈劾他的官員給擼了。
正月裏的事鬧得滿城風雨,朝廷的判決傳到了百姓耳中,也傳到了鄖國公府。張思遠負手站在廊下,冷冷地笑了起來。聖人為保那六皇子,真是連英明都顧不上了。
只是,他有些不可思議,那群人既然要為相王正名,怎會在臨死之際還說出是為相王覆仇的話來?這不是肯定了相王背上謀逆的罪名?
這中書令還真是詭計多端,見勢不妙,趕緊棄車保帥。
不過這事也令他寢食難安了兩日,他總覺著這事不大對勁,可是又想不出是哪裏不對勁。
那日,思夏命人將去京兆府銷了許彤兒的奴籍,得虧她那繼父用的不是本名,否則白日的拘捕斬殺,她必死無疑,興許還會牽連鄖國公府。
許彤兒臨走時,跪在西角門前端端正正磕了三個響頭。
宵禁的鼓聲響起前,天空忽的撒下了大片大片的雪花。
等下得厚些了,張思遠提著燈,獨自一人出靜風軒往花園去,一路雪花如飛霰,落在脖頸處,冰冰涼涼。
園子裏本未亮燈,仆僮看他來,忙要點,他卻不讓。就這樣走走便好。
他的步子自由又散漫,下意識地朝紅梅而去,花還在,他轉了一圈,又吹了片刻涼風,實在冷得受不了了,便要回去。
剛站起來,眸中映入一星燈火。小徑盡頭,思夏頗沒興致地朝寶繪抱怨:“這大晚上的非讓我出來,黑燈瞎火的賞什麽花?”
說完,她看到了張思遠。風雪之中,他提燈而立,身後遒勁的枝子挑起巍然,數千朵紅梅在暗夜裏綻放出傲氣。
張思遠道:“要不要折幾枝帶回屋?”
思夏要罵寶繪,一扭頭,才知她早走了,連燈都沒給留下。她甚無語,卻不得不幹笑:“……好。”
他左肩上的傷還沒好,便讓思夏提著燈,這才轉身去折枝,又換她捧著梅,他提著燈。思夏將花湊到鼻前嗅了嗅,清冽,甘甜。
橙黃的燈火下,張思遠看著她俯首嗅梅的樣子,露出一抹真心實意的笑來。雪下得歡了,他看她脖子動了兩下,便擡手要將她的兜帽戴上。
思夏一個側身躲開,懷裏的梅花枝卻碰了他的手臂,聽他低低“嘶”了一聲。她忙緊張兮兮地致歉:“對不住,我忘記阿兄左肩上的傷沒好了。”
他還是擡手,將她的兜帽戴上了,之後說:“回吧。”
思夏點了個頭。腳下的雪咯吱咯吱響,她的心砰砰直跳。
“我說過,你不同意,我絕不越雷池。你在害怕什麽?”
他越這個,思夏就越不好意思,一張臉羞得通紅。悶下頭,往前走。
張思遠便跟了上去。
地上有腳印留下,餘光灑下來,勾勒出一雙璧人的身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